2)680.来年种点啥(1/5)_逍遥小镇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规模化种植。

  他的做法是典型的新西兰农场经营模式,少数大农场占据了农产品销售总额的大部分,产品单一化,一般小型农场只生产一两种产品,大点的则生产三四种。

  王博沉吟了一下,说实话他还没想好,他不是个合格的农场主。

  蒙多热心的建议道:“王,你可别跟老文思学,种植那么多的东西干嘛?我们只是中型牧场,种植两样比种植多样更赚钱呀。”

  根据统计,新西兰价值超过50万美元的农场中,有四分之三生产的产品种类不足三种。

  不光是为了统一管理,还为了更好的销售。

  新西兰的农场主不仅是农民,还是企业家,他们一方面要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还要为自己生产的大量农产品寻找合适的市场,谋求更好的价钱。

  多项发展是文思家族的传统思路,他们家里人不像是新西兰人更像中国人,喜欢稳妥发展,不喜欢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王博搓了搓下巴,道:“我今年,可能会改变一下思路,比如种植点蔬菜,你们知道的,现在有机蔬菜越来越受欢迎。”

  蒙多点头,道:“这是个好办法,我也打算开辟一片土地搞蔬菜种植,但该死的,我没有技术,还得重新购置机器,或许这又不是什么好办法。”

  船大了不好调头,尾大不掉,一个道理,这些农场一旦决定种植什么经济作物,那此后很多年都得干这个,因为新西兰农场对机械的依靠性太大,不同作物播种和收获需要的机械不同。

  其他人讨论了起来,络腮胡大汉嘟囔道:“我还是想种植粮食,我去年刚搞了两个60吨的储粮罐,花了我四万块钱呢。”

  有人叹道:“我也想种植蔬菜,可是那样资金压力太大了。中国人,你全部打算种植蔬菜吗?那样你得投入上百万吧?”

  “上百万可不够,至少得两百万以上,他的农场多大呀,我表姐家的农场只有两百英亩,改建为蔬菜种植场后还花了九十万呢。”

  王博也知道,有机农产品适合小型农场种植,诚然,这些农产品终止后不需要利用化肥农药,省工省力。

  可是后期要进行简单加工,然后投放上市场,利用比普通蔬菜高出几倍的价格来盈利。

  这些活没法实现全机械化工作,期间还得雇佣人工,而新西兰的人工费很贵,小型农场自己家人搞一下即可,农场太大,雇佣的工人太多,盈利空间反而没那么大了。

  王博知道这点,所以他只是设想,因为过去一年他种植的蔬菜园,秋后给他产出了大量的蔬菜种子。

  这些种子必然是改善过的优良品种,不种植有点浪费,但种植了的话,他又没时间管,而牧场之心可管不了这么远的距离。

  于是,他听着众人的讨论,沉默了一下说道:“如果我实在无法决定种植什么,也可能将土地租赁出去。”

  农场租赁在新西兰很常见,许多大农场主除了自有土地外也租用土地,以便使生产和销售更加契约化,通过租用土地扩大生产,是降低债务危机和农产风险的好办法。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