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七十章:西北一片欣欣向荣_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属有坑。自耕农与外地永佃权百姓,没有士绅的庇护,也没有就近的直属王府的庇护,完全不能应付官府的各种火耗、加派、盘剥,好些干脆扔掉土地,趁着家里有些余粮,拖家带口来投奔三娘子和李成梁李将军了。大家都是明白人,不是背靠权力,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算有也是保不住的,反而招来祸患。朝廷的流官从来都是想一出是一出的,连个可持续竭泽而渔的顾忌都不会有。反而指责西北多悍匪刁民。

  三娘子可是素来就有名望的。以前顺义王俺答汗还在的时候,在板升城可是收容了好些逃难过来的明人。现在三娘子内迁到宁夏镇,去投奔更方便了。三娘子接纳不了的,基本就介绍辗转到甘肃镇了。

  整个西北,也就大豪绅家的佃农以及藩王王府附近直属封地有永佃权的佃户过得滋润一些。衙门可不敢去这些家随意加收赋税征伐徭役,耽误了豪绅、王府的收成,这些官员也吃罪不起。其余的人,无论有地无地,佃户帮工,但凡有个蒙古寇边,或者其余什么风吹草动,甚至镇守太监、文官加的狗走丢了,各项加派加赋加征徭役都是绝对免不了的。

  无灾也逃荒,这让陕西山西一带的官府都不得不停止了大半年的徭役征发好安抚治下的百姓。好些都生怕百姓不知道,让各地巡检司派了人跟地方的族长、乡老粮长宣传宣传衙门德政。没走的这回是捡到漏了,纷纷又嘲讽起前面那些忘祖背宗的。居然宁愿相信三娘子那北虏也不相信朝廷。去了那河套甘肃又有什么好的,还不是九死一生。明明坐等朝廷德政就好了,简直是给祖宗给朝廷蒙羞。开祠堂,消族谱,就成了好些人庆祝的一环。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