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四十五章:李春芳的美好构想_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论分析与理论预期,三者在因果推论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逻辑硬伤,剔除了对撞与混杂因子的干扰。由于毕业策论是可以私下准备个好几个月的,因此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搜集数据,安排实验做好前门控制与后面控制。科举则是在号房集中就那么两三天时间,策论只要没有被三个阅卷人第一时间就能想出逻辑差错就行了。

  至于三个阅卷人是不是用心推敲逻辑也好控制,那就是统计最终,其余两位点出逻辑差错时,谁点出的逻辑差错显着更少则相应处罚就行了。少一个标准差以内是正常,一到两个标准差是罚俸一月到半年,两到三个标准差则是吏部年度考核为下等。三个以上标准差则需要去锦衣卫那里交代了。

  由于这个策论的逻辑评分难度一下子上来了,因此还需要在每次科举前举行一个试评阅,将那些自身逻辑差错识别能力弱的官员剔除出去,免得后续添乱。当然如果试评阅逻辑差错识别不足,那自然在各部门后续的工作安排中有所妨碍的。

  除开策论,科举的其他内容都很好操作的,基本上是小学内容——音字词句篇四项,常识内容华夏历史、大明历史与自然常识,外加一份策略选择。前两样都很方便转化为单选多远填空连线题一类。策略选择则是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让考生针对图中所画矛盾给出解决方案并拟定公文。考点无非三个,就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描述、公文写作格式。

  在会试一级,基本是小学内容10分、常识内容25分、策略选择25、策论40分。乡试一级,小学内容20分,常识内容35分,策略选择25分,策论20分。院试一级,小学内容30分,常识内容45分,策略选择25分。县试一级,小学内容45分、常识内容45分,策略选择10分。殿试一级则由天子在殿试当天开始前当众宣布分数分配结构。

  当然这一系列改革的前提就是得有钱才行,培训阅卷官、印刷新式试卷、往各社学县学分发备考资料,起步的花销至少就得五十万两银子起步。李春芳想着这几乎是非常小的一笔开支了,还是嘉靖一直支持的事情,应该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吧。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