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体察民情(下)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包子,李记香水。这般冠名,就是品牌。人们都爱买这两者的包子和香水,便是附带而来的品牌效应。殿下的想法可以再想想,把大宋当做商户,再加外邦当做购买的普通人,当大宋的商品有无数个品牌,声明在外,外邦之百姓便只买这种品牌,诸国间,绝无二店。

  甚至可以产生专柜制度,是不是极大的避免了假货,还可转给大宋和宋人带来稳定的收入?

  而大宋作为所有商品的最上层建筑,享有品牌,享有国家标准制定的权力。诸国之商贸,是不是都要为大宋所牵制,大宋亦将成为世界之中心。”

  赵祯听到这里,脸蛋激动的红润了起来。

  “我明白了!”

  由暖棚的出口离开,往前是这处乡邑百姓的居住之所,能看到一排排整齐的住处相连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个单独的院落。

  男女老少的嬉笑声不断,能看得出本地百姓生活的很幸福。

  与住宅之地相对的,乃是一大排的棚户。

  赵祯第一次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民间的生活中,看着他们劳作,看着他们嬉闹,心中说不出的惬意。

  复行上百步,赵祯抬头望向这整排的棚户:“那里面是什么?怎的如何嘈杂?”

  刚刚被叫来身边的本地农监,显得有些紧张,忙于侧面回应道:“回禀贵……贵人,此地乃是我香菜村的工坊之地,东京城内的诸多丝麻之衣物之材料,多是由我香菜村的工坊进行加工处理,才有了我等所穿的衣物。”

  赵祯摸了摸下巴:“哦,工坊我知道。但若是所有人都进去做工了,那是谁在种地的?还有,你们这工坊,该不会克扣雇工的工钱吧?我前次还听……人说之,东京城外,有工坊拖欠雇工的工钱,最后竟是告到了开封府去了!”

  农监知道这次来察看的人身份地位不低,想到上吏的嘱托,忙的摆手道:“贵人放心,我们香菜村自己承办的工坊,断然不会出现拖欠工钱之事,每月都会按时的分发到各家各户。

  至于工坊和种地,此二者并不矛盾。妇人和少年人,平日即可入工坊做工,而成年男子多于田地忙碌,农闲时,亦可入内做些工钱,两者并不耽误。

  不瞒贵人,我们普通人希望的日子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挣钱养家,有吃有住,万事大吉。

  香菜村这两年,至少完成了这般的初步目标,且每一个人都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赵祯也没有带着一个问题持续追问,得到想知道的答案后,便沿着水渠而行。

  通水渠上游,便和汴河相连。

  年关近,汴河码头上人员往来众多。

  赵祯站在码头,看向远方的行人,脑中回想起了很多,他长叹道:“先生,如同香菜村这般,能做到自给自足,并发家致富的乡邑,于整个大宋是不是并不多?”

  李贤同样注视着码头川流不息的人群:“大宋有在政令之下,发展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确实如殿下之下,香菜村只是个例,占了东京的红利。大宋地大物博,发展不均匀,侧重亦是不同,想让全大宋的乡邑都有这般的好日子,任重而道远。”

  赵祯扬起了下巴,喃喃道:“人定胜天,只要朝臣能上下一心,总有一天,会实现的,不是吗?”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