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 体察民情(上)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要炉火纯青。

  朝中之于变端,对已经地位稳固的皇太子赵祯而言,影响甚微。

  东宫的运行照常。

  而敢在天禧二年的岁末之际,李贤带着皇太子赵祯,及一行几十的宿卫,按照预想的那般,终于是来到了大宋的田间地头,于之大宋民间完成一场实地的考察。

  这般考察,不同于半年前的出宫行径,而是明着来的实地学习。

  可能是对太子的出宫实察有兴趣,晏殊也跟着走出了宫。

  这次的目的地,正是东京城北郊的农田之所。

  此地的粮食作物,多是供给于东京本地,连皇宫的粮菜,也是多源于此。

  而李贤教授赵祯的第一趟野外实践课,便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一行车马出城,来至北郊的农田。

  冬日之内,田里的农人不是很多,但田间有不少的区块搭建着浅色的帐篷甚是醒目。

  得知今日可以出东宫,来至东京郊外,赵祯的内心别提有多么的欢喜了。

  他的性格越趋稳重,于此的真实表情自不会流露在外,但当之下了马车,看到那大片的帐篷,面对着李贤,赵祯还是忍不住微怒道:“先生,这就是我们今日的目的地吗?农田既然为种植之所,不应该全像那边的一样,是为青青的麦苗吗?怎的本地农监,却未严格执行,而将此地空闲而出,以搭建棚子了?”

  资善堂的授课之内,将近十岁的赵祯,已经初步学会了辨别忠恶。联想到李贤将之带此实修,赵祯还以为是李贤想要看看底层官吏的为官之恶,所以,才有了先入为主的这般猜测。

  李贤指了指前面的棚子:“殿下不如先和微臣进去看看如何?”

  事情好像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赵祯点了点头:“那就先去看看……”

  李贤侧过身,让赵祯先行,侍从们分左右保护者。

  至于棚子周围的农户,都是李贤事先让人甄别没有危险的。所以也不怕出现什么乱子,为何如此小心,毕竟现当下赵祯的身份不一般。

  不仅关乎着大宋朝野的安定,还关乎着他李家所有人的身家性命。

  赵祯步伐稳健的走至棚子处,眼睛透过麻布做的帘子,见之内部的场景,挠了挠头:“先生,是我错了,这里面好像没有空置,而是种植着蔬菜。我懂了!是因为外面的天气寒冷,只有加了棚子,内部的温度才会上去。否则的话,这些蔬菜都会冻死。这到是和宫里的暖棚有些像,只是太过简陋了些!”

  李贤和紧随的晏殊对视了一样,然后笑了笑,又指向了远处的一条水渠:“殿下能看得出这么多,很好!不妨再往那边去看看!”

  顺着田间的小道,赵祯又往前去了一段距离,但很快被一条水渠给拦住了。

  “先生,这是灌溉之所用吧?也不知这条水渠,通向何处?难道是汴河之畔?”

  赵祯捡起了旁边的木棍,试探了下深浅,喃喃道。

  这次是身着便衣的晏殊出列解答:“好叫殿下知道,此水渠,乃是自景德年来,官家即令人开始修建的,通向正是汴河,不仅可以用来灌溉,这四通八达的水渠,更可以用来防洪。”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