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九章 奏对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家问:朕以你为海运使,负责海运一应事务,不论过往,今次这海贸和海上安保协议,可由让大宋失利之处,又何意为利?不告而制定,你可知罪?”

  李贤躬身,答道:“官家不以臣卑鄙,使臣为海运使,乃臣之荣幸,臣未得官家和朝中之命令,先行制定协议方针,还请官家恕罪!

  言及利处,臣有辩解,海贸之协议,有助于将大宋的商品货物,顺利卖向海外之地,再无外邦剥削之忧……进而,凭着大宋的先进手工业技术,还有外邦的大规模需求,能聚世界之财,于大宋。

  由大宋提出,那大宋就是倡导者,就是规则制定者,只要把握好海贸的度,海贸之协议,就完全是福国利民的协议。

  至于海上安保之协议,一是在外邦资金的支撑下,大宋的海师建设,内部投入不用太大,就可以实现海师的强大。

  二是安保协议,让大宋海师师出有名,可以维护宋人于海外的安全,震慑海盗,震慑南洋诸国,让我大宋的国威远洋四海之地,我宋不仅要做陆上霸主,还要做海上霸主。

  三是海外之海师,于安保协议之下,迎四面之地,可以在战斗中增强战斗力,以便来日,由海上之路,收复燕云十六州,我华夏之故土……”

  说到最后一点,李贤主动把声音放低了些。

  等海师强大起来,再寻觅好时机,由海陆直捣辽国海岸,再与陆路回合,收复失地,是他在当日“蛊惑”张业,以请命皇帝筹建造船厂时,就有的想法。

  这种机密之事,当然没必要搞得人人皆知,但皇帝遣人以奏对,还是要把这个方面说出来的,否则等来日,便是欺君之罪。

  雷允恭点点头,没有坐下。面前李贤的任何对话,他都记在脑海里,这些话等回了东京城,自要禀告赵官家。

  他咳嗽一声,又道:“官家问:朕听说你在南洋一批李唐人,欲帮之在南洋建国?其中之条件,朕也看过了,但你如何保证,在朕助之以后,大宋能得到里面的回报?且又如何能保证,对方于大宋永不会为敌?”

  李贤继续对答道:“回禀官家,微臣选择唐乡会之成员,实则观察了很久,其之于南洋了解甚多,可以信也……臣且言之另一件事,我大宋有中原沃土,自看不上海外的贫瘠之地,但这些贫瘠之地,皆是资源,甚至富有金银矿藏,于今日,我大宋没有时间和精力拿下这等无主之地,到后日,自会被其他国度拿下。

  到那时,恐我大宋之子孙后代,会埋怨前人。还不如,让宋人和唐人联合取之,两者皆属于华夏子民,同宗同源,共同开发之地。并为这蛮荒之地,实行仁义教化,以显示我大宋之仁义之国。

  且唐乡会先期管理成员,只占少数,有我宋人被送去,自会实现人口增长。这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