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 雷州形势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兴的。

  却说如果不是张业把事情办砸了,他也不可能为皇帝任命,后从东京顺利离开。

  据罗飞从东京传来的消息说,王旦罢相后,朝中各个部门的官吏也开始了一大波的更替。

  皇帝逐渐沉迷在丹道之上,连常朝都上的不是那么勤了。好在御史言官的作用在此发挥,赵恒也不得不在朝会上露面。但事关官职更替之时,赵恒反倒是慢慢放下了手中的权力,交由朝中重臣做完决定,再由他宣旨即可,既而导致朝堂上的斗争日渐白热化。

  寇准和王钦若几乎成为大宋朝堂上,强硬鹰派和投降主和派的两个领袖,反而是丁谓自成温和一派,凡是跟着皇帝走,在皇帝不过多地干涉朝中官职争夺战时,丁谓理所应当的隐退在后。

  这些事情都是在抵达梧州前,看过罗飞送来的信件,李贤获知并猜测的。

  吕夷简对朝中的形式应该也有判断,但张业不同,他无心朝中的争斗,只担心皇帝交给他的任务。

  所以,一将李贤和吕夷简迎入,奉上两杯热茶后,张业就连绵不绝地先讲起了雷州的本地形式。

  雷州和琼州本一体,李贤尽管只担任了琼州的军事长官之职,可在他海运使这个实际行政职权上,不仅仅掌控着雷琼两地的海贸交易,还负责着全大宋的海上商贸。

  故而,了解雷州的情形是必须。

  即使张业的情形描述中,有不少少年们早早打探、甚至比张业所知还要详细的描述,但李贤还是非常认真的倾听者,担心忽略了任何一个关键的点。

  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说,本地海商的大本营是在琼山?张都知你这个原本的舶司使,都被人家从琼山给赶到徐闻来了,不止如此,在徐闻之内,你连督建的几座大船都还未能外出?”

  吕夷简说话时,很不客气,甚至没有顾忌李贤就在身边。

  只是几句话的功夫,就把张业这个宦官说的面红耳赤。偏偏吕夷简的责问,全都是事实,张业又无半点可以解释的空间。

  李贤的表情还算正常,尤其得知花费大量内库物资,进行先期投入时修建的海船只三三两两为海商“借走”,余者处在船厂之内。恰恰是这些大船,将成为李贤打击本地海商和开辟新的海外贸易渠道的重要依仗。

  离开东京,皇帝没有给他任何的钱财供应,一切都要自己去争去取。这些庞大且现成的海船,终于使他的起本家底厚实一些。

  “吕兄稍安勿躁。张都知如此行径,多是受到了本地乡绅的胁迫。这也直接证明我们接下来敌人的狡猾和强大……

  对了,还有一事,我想问下张都知,那些船现在可都还在徐闻的船厂里,内中制造的匠工呢?”

  张业的脸色稍微缓和下来,面对李贤,不像是面对吕夷简那般让人喘不过气,他略作思考道:“尚有八只大船在徐闻船厂,琼山船厂还有两只。只是匠工除了几个年老者,愿意继续接受舶司使府衙的工作,领着微薄的收入,以做船只修养之事,其他相对年轻的匠工,都被其他海商重金邀了去……”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