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百七十三)国防战略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番考虑。想和孙纲商量。

  那就是。李鸿章想借此机会。把新疆地领土问题也放进来。向俄国索回《中俄戡分西北界约记》地部分新疆领土。

  李鸿章居然还会有这个想法。让孙纲倒是事先没有想到,等听了李鸿章的解释之后,孙纲才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想这么做。

  事情还要从当年的海防和塞防“大讨论”说起。

  1865年,新疆生动乱,中亚浩罕国的军官阿古柏以“助中国讨贼”(俄国人也是打着这个旗号入侵中国的)为名入侵新疆。随后建立了一个什么“哲德沙尔”(意思是七城汗国),野蛮奴役新疆各族人民,俄国也趁机出兵占领了伊犁,中国的西北边疆局势顿时紧张起来,而正当清朝zf准备出兵收复新疆时。曰本借口琉球渔民被杀事件而突然大举入侵台湾,意图久占,虽然侵台日军最后被沈葆桢带舰逐退,但中国从这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弱点表明,海防亟需加强。这样一来,大清王朝就不得不面临着一个极为头痛的问题:在财力有限地情况下,能否在实行一项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的同时,又进行一场代价极为高昂地收复新疆的战争?

  关于中国国防战略重心的“海防塞防大讨论”就是这时候开始的。

  众所周知,在这个问题上。两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和左宗棠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当时“海防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认为。“海防西征,力难兼顾”。“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这个观点孙纲可不敢苟同,这据说也是李鸿章被后世人骂为“卖国贼”的重要原因之一),“缓复新疆,非弃列祖百战之地而不顾,乃为求他日再图大举计也”,要求“移西饷以助海防”,他的观点现在看来,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而“塞防派”地代表人物陕甘总督左宗棠则坚决反对,力主全力收复新疆。左宗棠说,“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南疆);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乌城形势既固,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他进一步指出,“宜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官员的支持,最后清廷同意了左宗棠的主张,在不放弃海军建设的同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平叛,左宗棠随后率军出征,很快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1884年,新疆建省,成为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领土。

  从这一点来说,有人评价左宗棠是“中国领土贡献第一人”,也是非常中肯的。

  但正因为如此,好多后世的学者在重新审视海防塞防之争时,往往认定这是湘淮利益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