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七十七章 公孙长冶_一品宰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淄州之下的清平县任县令四年,若是清平县能够在这四年里发生根本上的好转,那么淄州刺史就是你的!

  然而自己在清平县呆了三年。

  那是这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三年!

  在那三年中,胸怀雄心壮志的年少的自己,当真是一心扑在了清平县的公事上。

  走访了清平县下辖的四镇二十四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睡同劳,终于在清平县的那些山坳坳里开垦出来了超越以往三倍的农田。

  这些农田并不是属于某个地主的,而是直接分发到了老百姓的手里,成为了老百姓的私田。

  这些田地不用缴纳税赋,这一政策大大的提高了老百姓种田的积极性,也终于让清平县没有再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可随后因为父亲病故,终究没有在清平县呆满四年,而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就这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实这些年许多人的人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比如那位堂堂左相廖仲云,他居然被皇上罢免了官职。

  而曾经庙堂上的那一批励精图治的老臣,都败在了奸相严宽的手里,下野的下野,入狱的入狱,明哲保身的闭上了嘴,脚跟不稳的更是更换了门庭。

  渐渐的,大辰的官场从上到下乌烟瘴气,自己终究绝了再入仕途之心。

  对于那位凉浥县县子许小闲一跃成为大辰摄政王这事,公孙长冶原本的看法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认为许小闲兵临长安夺取皇宫这是行了大逆不道之事,他是在窃国!

  可另一方面,他又听说许小闲将严宽一党在极短的时间里一网打尽,还了庙堂之上的那一片清明,这又是做的极为正确的事情。

  此刻又听张员外说许小闲启用了廖仲云等一干老臣……若是许小闲窃国,像廖仲云这等对大辰极为忠贞的老臣会对许小闲俯首称臣么?

  那么长安究竟还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之事?

  或者其中是不是另有什么隐情?

  但无论如何,这位摄政王敢启用这些老臣,还敢将大辰交到这些老臣的手里,他却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景国去迎接五皇子归国,这是值得他公孙长冶去佩服的,这至少说明了这位摄政王的心术极正。

  再加之听说他当了摄政王之后,便将大辰的六大世家中的五家给灭了,还将曾经的五大侯府也给一家伙全撤了,这便说明了他的眼光极为正确,直接看清了大辰之陋弊,并且行动很果敢。

  如此一想,公孙长冶也对许小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既然如此,那我今儿个傍晚也去那茶话会上凑个热闹。”

  他的话音刚落,便听见那院子的木门嘎吱一声响,回头望去,那木门开了,进来了两个陌生的人……还有一个他却认识。

  “夏侯爷?”

  夏重山微微一笑,“现在没有夏侯爷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夏重山伸手一引,许小闲抬步走来。

  “这位便是咱大辰的摄政王,听闻了公孙先生之事后,迫不及待的想要来见见你。”

  张员外和李家主一听顿时吓得站了起来连退了三步,而公孙长冶也是愕然的看着许小闲,三息之后他才一骨碌爬了起来,拱手一礼:

  “小民公孙长冶,拜见摄政王。”

  许小闲淡然一笑摆了摆手,“公孙先生无须多礼,我这来的有些唐突,还请公孙先生不要觉得我的无礼。”

  公孙长冶听了这句话心里更加忐忑,他怀疑这位少年是不是真的摄政王,于是他狐疑的看向了夏重山。

  夏重山笑道:

  “现在,我算是洗心革面站在了摄政王的身旁。那么公孙先生和我之间,总应该道相同,可一谋了吧?”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