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16章 洪熙皇帝朱高炽_捡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时候,再专车把东西运过去。

  将博物馆的选址,建造在京都城这个地方,是有王小涛的考量在里面的,目前国内最珍贵的收藏,都是在京都城,然后京都城又是政治中心。

  所以将这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建在京都城的话,更方便对外展示。

  在京都城建造博物馆可是件相当麻烦的事情,王小涛可没有这个时间耽搁浪费,直接就一个电话联系了六哥贺全,搞定了一些。

  至于说在山城建造安全仓库的事情,还有谁比山城第一大少的吴磊更合适!

  “早就知道,这苦逼差事,要落到自己头上!”

  吴磊早就料到了这样的结果。

  等到事情都安排下来之后,王小涛看了看时间还早,便去了古玩店。

  来到店里的时候,古老正在收一件东西。

  这是一件大明洪熙年制釉里红折枝牡丹纹广口瓶,釉里红瓷器也叫“铜花”,是使用氧化铜的彩料作为着色剂。

  通过加热铜获得氧化层,再经仔细研磨后制备而成,颜色极其不稳定,经常会因为火焰性质的不同出现绿色或青色,以及各种色调的红色和闪电紫。

  烧制难度之大,直接奠定了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罕见,与不菲的价值。

  创烧于元朝末年,盛行于明初,但因为烧制难度过大,成品度极低,到了明中期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

  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又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到了清朝雍正和乾隆年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青红两色互相映衬,分外妖娆。

  这样一件大名洪熙釉里红折枝牡丹纹广口瓶,装饰以描线为主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意境深远,巧夺天工。

  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多人,透过瓷瓶本身就能感觉到一种明初国君的胸怀与气度。

  说起洪熙这个年号,可能知道的并不多,甚至是说起明仁宗朱高炽知道的也不多,但事实上在位仅仅十个月未满一年的朱高炽,后世对他却有着极高的评价,甚至是达到了其父亲永乐大帝,还有爷爷明太祖朱元璋都未曾达到的高度。

  朱高炽作为太子兢兢业业二十年,五次监国,最终换来了十个月的皇帝之命,因此在历史上对于朱高炽的记载并不多,而且为数不多的记载,都是存在与父亲永乐大帝朱棣的威名之下。。

  但事实上,洪熙皇帝朱高炽能够谥号仁宗,和儿子宣德皇帝朱瞻基治理下的大明王朝史称“仁宣之治”,便是朱高炽能力和对明王朝贡献的一个很好证明。

  朱高炽做皇帝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十个月,但做监国的时间却足足有二十年,自永乐八年起,朱棣就开启了亲自率军御驾北征,从这一年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向后五次北征,最后更是病死在最后一次北征回师途中。

  每一次北征,至少就是一年半载,然后都是太子朱高炽监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有了朱高炽的监国,才有了永乐大帝朱棣的北征,才有了永乐大帝朱棣千古一帝的威名。

  朱高炽治国很有才能,把父亲朱棣的内阁制度更加完善,还增加了内阁票拟制度,算是充分发挥了内阁以备质询参谋的专长,和内阁大成的才能。

  总之朱高炽在朱棣北征期间监国表现十分优异,赈济灾民,开垦荒地,修筑堤坝,解决漕运,扩建粮仓,对大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正是因为有了朱高炽的监国,才有足够的银两钱财支撑朱棣北征,《明史》称朱高炽监国时期为: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朱棣所创造的永乐盛世,至少有一半是朱高炽的功劳。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