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2章 早就知道没有不爱钱的_捡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耷背负国亡家破人逝的沉重悲痛来创作,将所有的人生感悟、复杂多变的思想都融入到了画中,位居清四僧之首,号称国画最后一个顶峰。

  可能是因为朱耸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九世孙的嫡世孙身份,后世都认为背负这么多痛苦走到生命终点的朱耷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但事实上比起元代的大画家王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出身高贵,经历了两个朝代,目睹了明朝末年的乱世,也目睹了清朝康熙的盛世,虽然身份从明朝的明太祖第十七子九世孙的贵族,成为了清朝打压的没落亡国人,但起码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性命危机,而且人生大部分的时间,也都是在安稳中度过的。

  所以朱耷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也算是得了个善终,同样是在朝代更迭的时代,王蒙最后却冤死在了牢狱之中,

  其实更有许多证据表明,八大山人一生结交了许多清朝官吏,与他们酬酢唱和,往来频繁,他似乎并不顾忌所谓的遗民身份,对清朝政权没有多少的敌意,对这个日渐强大昌盛的满足王朝,也不全然讨厌。

  关于八大山人身上难以解开的谜底,艺术史家王方宇先生有过一连串的总结:用有根据但不常用的古人草法,写平常人难认的草字;用僻典和省略词字的句法,作隐晦的诗、创造有寓意而不明显的花押花字;用古篆,刻即难懂又难认的图章。

  北大哲学系教授朱良志教授评价八大山人:“就是这样的人,却要着意于人类的生存状态,他在屈辱中,呼唤人类尊严的回归;在污泥浊水中,咏叹人世中的清影,在困境中,轻轻抚摸土地中的温情。”

  当代著名艺术史家陈传席教授说:“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画家,必备四条标准,一是技术和功力,西方画仅曰技术,中国画的技术升华乃是功力。二是独创性和鲜明特色,三是审美性,四是社会影响。八大山人的画在这四方面皆是第一流的。”

  八大山人能够名垂千古,终究在于他的艺术本身。

  一个人可以被无限解读,但无法被真正理解。

  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剖析,八大山人似乎从来没有避世,反而是在一直入世、观世,他被命运的历史齿轮推着走,被赋予了许多不同的身份。

  与其说八大山人是一个负隅顽抗的遗民,倒不如说是一个不断打破枷锁的自由之人更贴切。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者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于不完整中追求完整,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些特点,都可以在这样一幅卷画上,得到清晰的体现。

  别说是真正的行家,哪怕是不懂行的外行人,都可以从这样一幅卷画上,明显的感觉到一种孤独之感。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