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7章 不同的回答_大明:家祖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宫后,正好又看到扬州指挥使的邸报,由此想到了勋戚子弟的共性。”

  “之后,儿子翻阅了些各朝兵役情况,结合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杂七杂八的很多,就总结了这么些。”

  “儿子第一次弄这些,有用的话,父亲剪巴剪巴用了,要是没用,那就当儿子没说。”

  不是有用,那是太有用了。

  老朱和朱标惨理朝政这么多年,两人都没办法从中找出瑕疵之处。

  “行了,都回去吧。”

  老朱率先反应过来,随之开始赶人。

  朱允熥拱手,当即离开。

  他的这些,那都是历史中存在过的。

  这些东西都是老朱经过深思熟虑,才昭告于天下的。

  把最后结果,直接讲出来,老朱连考虑都不用,就能直接用了。

  一直到朱允熥走远,朱允炆才能反映了过来。

  看这情形,他这是又输了。

  紧随朱允熥脚步出了乾清宫,朱允熥已哼着小曲,走出老远了。

  直到朱允熥消失不见,朱允炆才回了东宫。

  刚一回去,便开始奋笔疾书。

  尽快把朱允熥说的摘录下去,然后找黄子澄,找些缺点,并加以改正。

  如此一来,朱允熥功劳簿上可就有他一份功劳了。

  朱允炆确是自己优势的,就比如记性就挺好。

  乾清宫中,朱允熥说的那些,他只凭回想,便挑重点摘录了下来。

  为把握良机,尽早想出办法。

  朱允炆写好这些后,又找人连夜送出宫。

  以便让黄子澄,在次日授课的时候,就能想出办法来。

  已经下值的黄子澄,知道是朱允炆的信后,连夜挑灯看了一遍。

  所有的内容都看完,黄子澄捞着信,久久不语。

  这法令,老谋深算,毫无瑕疵。

  若说这是老朱将定的,那都有人信。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能有这般谋划。

  黄子澄突然有些怀疑,他坚定支持朱允炆到底是对还是错了。

  过了许久,黄子澄把信放于灯前点燃,最终拿定了主意。

  这么多年,他早就把朱允熥得罪了。

  现在改换门庭,去朱允熥跟前摇尾乞怜。

  哪怕朱允熥能接受他,也不见得不会秋后算账。

  再次拿定主意,黄子澄开始拧眉沉思。

  须臾之后,眼前一亮,微微一笑,终有了主意。

  要是连个小孩子都对付不了,那就白读那么多圣贤书了。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