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7章 护犊子的老朱_大明:家祖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需粮赈济者,必然是不嫌弃好赖的。

  因而,凡供面粉,都是磨出最差的那种。

  又黑又粗,吃到嘴里,还划嗓子。

  要不是肚里没食,谁愿吃这些。

  凡是来领的,必须得吃下。

  要有人敢浪费,当场全抓了。

  管你是谁,先绑在灾棚前,抽上十几鞭子。

  之后,再确定身份。

  要真是来冒领的,一律抓去干苦力。

  干上几天,饥一顿饱一顿,吃啥都香了。

  在灾棚搭起之前,不仅是邓一宁,就连朱允熥也亲自说过。

  天恩浩荡,朝廷的粮是赈济灾民的。

  凡大明百姓,都可来领。

  但种粮不易,天恩不能践踏,农户的辛苦更不能践踏。

  凡是来领的,必须得吃完,丝毫浪费不得。

  真正缺粮的,自不希望有人浑水摸鱼,和他们挤这点吃的。

  对于朱允熥法令,举双手欢迎。

  刚开始几天,浑水摸鱼的人多。

  每天被绑缚起来,挨打的人也不少。

  苦头吃多了,到了后来,再一毛不拔的人,都没人敢过来混淆了。

  就那质量的,不到万不得已,谁愿去吃。

  而正是这种高压,以及最次的馒头。

  那些家里真正揭不开锅在灾民,也才没嫌好道赖。

  每天供应白面馍,渐渐的他们会把自己当大爷。

  只有吃这种最差的,他们才能一直记着,他们是被赈济的灾民。

  除不嫌弃,还得感谢天恩浩荡。

  最关键的是,这些灾民叫灾民。

  但只是基于粮价太高,他们力不从心。

  一旦粮价回落,他们还是能吃上饭的。

  赈灾就给白面馍,将来粮价回落,他们又哪愿意自己花钱去买?

  所以来说,即便赈灾,都得动脑。

  不能说给了粮,就万事大吉了。

  不过能理顺这些,朱允熥费了不少功夫。

  他第一次赈灾,要摸清各个层面的人,不多下些苦功又咋能成。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