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学术争辩_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际,唯有以武止武,像秦朝一样建立一个大争权,由一个诸侯统领,推行法术,削弱诸侯力量,天下才能真正太平!”那说话之人正是法家代表商莞。

  他一番话说完,儒家人人怒视而对,反是墨家、兵家都点头同意,不少人也纷纷附和,拥护这一论点。

  儒家又一人站起身来,正是儒家小圣贤庄的沧溟先生朱泽尧,拱手一礼后,反驳道:“此言差矣,以法家治国,推崇兵戈战争,将会事天下陷入生灵涂炭之中,试想十八路诸侯,还有各方势力,要归附在一个诸侯之下,将会死多少人,而且即使建立一个统一的秦国又如何,推行法制,酷刑严厉,苛政猛于虎狼,最后使民心丢失,再大的秦国也难逃灭亡的下场。”

  “儒家推行周礼治国,并不是完全复辟周礼,而是选贤能修信用,贼不做谋不用,使天下人及贵族诸侯讲礼仪,知廉耻,人不但爱护自己子女,也爱护别人的,男人不必马革裹尸征战四方,而是本分耕作,女人有归宿,不必日夜担心丈夫战死沙场,不论孤儿寡母老弱病残,都能得到照顾和供养,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大同,这样不是更好吗?”

  这时造化道掌门洪玄子起身道:“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推行礼智仁义,乃是小道末流,只有推行大道,无为而治,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人间正道纷争不断,永远实现不了天下太平。”

  儒家颜古卿起身道:“我们在讲儒家的仁礼和法家的刑罚哪个更适合,与道家无关,无为而治,任其展,没有道德准绳和标准,若不进行教育,推行礼仪,使其知廉耻,天下百姓认清对与错,各自为事,肯定行不通,因此儒家讲究恢复周礼,才是最正确的途径。”

  自古以来,人们对治理国家提出了千百种主张,大而言之,形成传统共识的便有王道治国、道家治国、儒家治国、墨家治国、法家治国几种主流。

  其中的王道治国是经过两千多年历史延续的成规定制,其最为成功的范例便是西周礼制。这种王道礼制,的确曾经使天下康宁一片兴盛,而且儒家至今还在不遗余力的为这种王道张目礼赞,春秋战国以来,王道礼制虽然已经大为衰落,但许多国君为了表示自己仁义,仍然坚持说自己奉行王道。

  而墨家虽然是天下最简朴、最勤奋、最巧思、最主张正义且最有战斗力的学派,还拥有庞大的武装力量,但墨家一直以来的“息兵”和“兼爱非攻”两点为政主张,在任何一个战国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它反对大国兼并小国,任何强盛大国也无

  请收藏:https://m.bqgra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